不治之症的成语故事


不治之症

拼音bù zhì zhī zhèng

基本解释治不好的病、绝症。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错误。

出处鲁迅《伪自由书 电的利弊》:“说先前身受此刑,苦痛不堪,辣汁流入肺脏及心,已成不治之症,即释放亦不免于死云云。”


不治之症的典故

刘德夫妻是宣德年间天津河西务镇人,在运河边开了个小酒店,老两口六十多岁了,膝下无子。一日,寒天大雪,一个叫方勇的老军士带着十二岁的儿子方申回山东老家,来店里躲避风雪。刘公不嫌弃他们穷,用酒肉款待他们,还挽留他们过夜,说:“四海之内都是兄弟。”方勇受了风寒,半夜发作起来。刘公夫妇又是端汤、又是加被。一早刘公冒雪请来医生。此时方勇已是不醒人世,医生诊了脉,说:“这叫‘双感伤寒’,是不治之症,只有七日了。”刘公夫妻把店中生意歇了,全力照料方勇。几天后方勇死了,刘公夫妇将方勇葬在自家祖坟里,将无依无靠的方申收为义子,改名刘方。刘方辛勤帮家、奉侍义父母,家业渐渐兴隆。大家都说这是阴德报应。

几年后,义父母患病,刘方衣不解带服侍。义父母相继亡故,刘方将他们葬了,又回山东迁来将自己母亲的墓,两家合葬在一处,自己守着酒店安心过活。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治之症)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攀龙附凤 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颍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
旁若无人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悬而未决 孙中山《救国之急务》:“已将一切问题决定,惟有如何处置国会一层,悬而未决。”
百川归海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氾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鸥鸟不下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黄帝》:“海上之人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举世混浊 战国楚·屈原《离骚》:“世混浊而不分兮。”
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草菅人命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所以说为官做吏的人,千万不要草菅人命,视同儿戏!”
杨柳依依
奇才异能 唐 吴兢《贞观政要 择宫》:“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