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识字的成语故事


目不识字

拼音mù bù shí zì

基本解释指一个字也不认得。

出处清·顾炎武《与友人论门人书》:“矧纳赀之例行,而目不识字者可为郡邑博士。”


暂未找到成语目不识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目不识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心灰意懒 元 乔吉《玉交枝 闲适》曲:“不是我心灰意懒,怎陪伴愚眉肉眼?”
人面兽心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赞》:“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披发左衽,人面兽心。”
寸步不离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
杜绝言路 《后汉书·袁绍传》:“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
时易世变 晋 鲁褒《钱神论》:“当今之急,何用清谈?时易世变,古今异俗。”
万里长城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
归马放牛 《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海底捞月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7卷:“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无踪,海中捞月,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在别处去了。”
气象万千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吴头楚尾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职方乘序》:‘吴头楚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