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而咶天的成语故事


伏而咶天

拼音fú ér shì tiān

基本解释咶:以舌舔物。伏地以舌舔天。比喻所行与所求不一致,无法达到目的。

出处荀况《荀子 仲尼》:“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暂未找到成语伏而咶天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伏而咶天)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经文纬武 唐 许敬宗《定宗庙乐议》:“虽复圣迹神功,不可得而窥测,经文纬武,敢有寄于名言。”
顺口溜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六章:“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几句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眼下的形势:上面放,下面望,中间有些顶门杠!”
靡所底止 《诗经·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
旧地重游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广州,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我是住过三个多月的,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旧地重游了。”
惜指失掌 《南史 阮佃夫传》:“佃夫拂衣出户,曰:‘惜指失掌邪?’”
龙腾虎跃 唐 严从《拟三国名臣赞序》:“圣人受命,贤人受任;龙腾虎跃,风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
夫唱妇随 《关尹子 三极》:“天下之理,夫者唱,妇者随。”
饿虎吞羊 《清平山堂话本 五戒禅师私红莲记》:“一个初侵女色,由如饿虎吞羊。”
倒冠落佩 唐·杜牧《晚晴赋》:“倒冠落佩兮与世阔疏,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
节哀顺变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