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卫之音
词语解释
郑卫之音[ zhèng wèi zhī yīn ]
⒈ 春秋·战国时郑·卫两国的民间音乐。因不同于雅乐,曾被儒家斥为“乱世之音”。泛指淫靡的音乐。指靡丽的文风。
引证解释
⒈ 春秋 战国 时 郑 卫 两国的民间音乐。因不同于雅乐,曾被儒家斥为“乱世之音”。
引《礼记·乐记》:“郑 衞 之音,乱世之音也。”
⒉ 泛指淫靡的音乐。
引《后汉书·循吏传序》:“﹝ 光武 ﹞身衣大练,色无重采,耳不听 郑 衞 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家闲》:“出入无得入茶房酒肆,市巷之语、 郑 衞 之音,未尝一经於耳。”
⒊ 指靡丽的文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吾家世文章,甚为典正,不从流俗。
引梁 孝元 在藩邸时,撰《西府新文纪》,无一篇见録者,亦以不偶於世,无 郑 卫 之音故也。”
参见“郑声”。解释: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出处:《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国语辞典
郑卫之音[ zhèng wèi zhī yīn ]
⒈ 本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也作「郑卫之曲」、「郑卫之声」。
引《礼记·乐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
《汉书·卷二二·礼乐志》:「惟世俗奢泰文巧,而郑卫之音兴。」
近濮上之音 靡靡之音
最近近义词查询:
光耀的近义词(guāng yào)
集中的近义词(jí zhōng)
心酸的近义词(xīn suān)
道教的近义词(dào jiào)
专心的近义词(zhuān xīn)
念头的近义词(niàn tou)
充饥的近义词(chōng jī)
眉飞色舞的近义词(méi fēi sè wǔ)
精良的近义词(jīng liáng)
自命不凡的近义词(zì mìng bù fán)
声气的近义词(shēng qì)
太平的近义词(tài píng)
封闭的近义词(fēng bì)
国色天香的近义词(guó sè tiān xiāng)
床上安床的近义词(chuáng shàng ān chuáng)
克服的近义词(kè fú)
组成的近义词(zǔ chéng)
平坦的近义词(píng tǎn)
自力更生的近义词(zì lì gēng shēng)
不应的近义词(bù yīng)
壮年的近义词(zhuàng nián)
进入的近义词(jìn rù)
普天同庆的近义词(pǔ tiān tóng qìng)
涉猎的近义词(shè liè)
顺手的近义词(shùn shǒu)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