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史
词语解释
外史[ wài shǐ ]
⒈ 指野史、杂史和以描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之类,如《儒林外史》
英unofficial history;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官名。掌管宣布京畿以外地区的王令、四方地志等。
引《周礼·春官·大宗伯》:“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自当时之诸侯,国各有史,一言一动,罔不毕载。故四方之志,外史掌之。”
清 黄遵宪 《三哀诗》:“我已外史达,人实高阁置。”
⒉ 指稗史及某些旧小说。如旧题 汉 黄宪 的《天禄阁外史》、 清 吴敬梓 的《儒林外史》。
⒊ 旧时文人常用作别号。如 元 张雨 称 句曲外史,清 恽格 称 白云外史。
国语辞典
外史[ wài shǐ ]
⒈ 非正史,大抵为琐记及小说之类。如《儒林外史》。
近别史
⒉ 文人常以此作为雅号。
引《明史·卷二八五·文苑传一·赵埙传》:「入见,赐之宴,赋诗称旨,除广信教授,自号荣阳外史。」
⒊ 职官名。职掌记录王者下达于京畿外的命令,并掌理四方邦国志书,三皇五帝的典籍 。
最近近义词查询:
环境的近义词(huán jìng)
隐蔽的近义词(yǐn bì)
杀一儆百的近义词(shā yī jǐng bǎi)
流行的近义词(liú xíng)
失色的近义词(shī sè)
战战兢兢的近义词(zhàn zhàn jīng jīng)
早年的近义词(zǎo nián)
从前的近义词(cóng qián)
有年的近义词(yǒu nián)
一致的近义词(yī zhì)
但是的近义词(dàn shì)
民俗的近义词(mín sú)
饰演的近义词(shì yǎn)
险些的近义词(xiǎn xiē)
方式的近义词(fāng shì)
认真的近义词(rèn zhēn)
连接的近义词(lián jiē)
惊动的近义词(jīng dòng)
不够的近义词(bù gòu)
遗失的近义词(yí shī)
明确的近义词(míng què)
中途的近义词(zhōng tú)
嘉勉的近义词(jiā miǎn)
法衣的近义词(fǎ yī)
教导的近义词(jiào dǎo)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