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白居易的诗 > 白云泉

白云泉

[唐代]: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白云泉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太平山上的白云泉清澈可人,白云自在舒卷,泉水从容奔流。

白云泉啊,你又何必冲下山去,给原本多事的人间在添波澜。

注释

白云泉:天平山山腰的清泉。

天平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

无心:舒卷自如。

闲:从容自得。

何必:为何。

奔:奔跑。

波浪:水中浪花,这里喻指令人困扰的事情。

白云泉创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后,济世的抱负和斗争的锐气渐渐减少,而“知足保和”、独善其身的思想则逐步增加。在苏州刺史任上,他深深感到“公私颇多事,渴望能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故而创作这首诗来抒发自己情怀。

白云泉鉴赏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水图。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上的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的感情,给人一种饶有趣的清新感。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闲适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浪,“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诗的格平淡浑朴,清代田雯谓“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古欢堂集》)这一评语正好道出了这首七绝的艺术特色。

  “天平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丽水、景形胜的精华所在。天平在苏州市西二十里。“此在吴中最为崷崪高耸,一峰端正特立”,“巍然特出,群峰拱揖”,岩石峻峭。上青松郁郁葱葱。腰依崖建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号称“吴中第一水”,泉水清洌而晶莹,“自白乐天题以绝句”,“名遂显于世”。

  然而,这一名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诗人无意描绘天平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水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

白居易简介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 白居易的诗(2585篇)

猜你喜欢

颂古六首

宋代释咸杰

一桡劈脑没遮攔,大海波涛彻底乾。

尽谓单传并直指,谁知总被祖师谩。

喜迁莺 露筋祠

清代易顺鼎

灵旗风大。怅春阴换尽,都飞凉霭。鱼地铺冰,蟾天浸月,不照寻常眉黛。

小蚊已辞秋帐,成就芳名百代。泪休洒,自翠蛾无恙,青蝇安在。

兴化道中

清代董讷

漭沆连沧海,风吹一叶轻。村从波际出,草逼浪痕生。

地阔无山影,天空有雁鸣。最怜釜底处,何日奏平成?

和祖择之学士袁州庆丰堂十咏 其七

清代陈诜

洗竹遥山出,流泉到曲池。可怜波万顷,黾勉对沦漪。

水调歌头 记梦

明代汪洋

海气迫虚渚,蚌吐冷光丸。暗潮携我何处,云势欲成山。

长惧阴崖阻隔,俯首冰弦弹折,往事不堪怜。一掬苍茫意,休郁两襟边。

鹧鸪天 星洲寄港桐伯

赵文漪

离火由来虚在中。万方多难独从容。金人十二何劳铸,偃武修文仗乃翁。

游六艺,列三公。童颜皓首傲炉峰。岁除弟子南荒到,好献屠苏酒一盅。